首頁> 高等繼續(xù)教育大學生在線> 自考動態(tài) > 正文

2022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時間:全年時間線匯總

2022年全國自考安排四次考試,分別為1月、4月、7月和10月,具體安排如下:

1月考試時間:1月8日、9日

4月考試時間:4月16日至17日

7月考試時間:7月2日、3日

10月考試時間:10月22日、23日

省市

考試時間

考試次數(shù)

省市

考試時間

考試次數(shù)

江蘇

1、4、7、10月

4

遼寧

4、10月

2

廣東

1、4、10月

3

湖南

4、10月

2

天津

4、10月

2

河北

4、10月

2

上海

4、10月

2

廣西

4、10月

2

安徽

4、10月

2

北京

4、10月

2

湖北

4、10月

2

重慶

4、10月

2

吉林

4、10月

2

西 藏

4、10月

2

黑龍江

4、10月

2

貴州

4、10月

2

山西

4、10月

2

云南

4、10月

2

海南

4、10月

2

四川

4、10月

2

陜西

4、10月

2

內(nèi)蒙古

4、10月

2

浙江

4、10月

2

甘肅

4、10月

2

福建

4、10月

2

青海

4、10月

2

江西

4、10月

2

寧夏

4、10月

2

山東

4、10月

2

新 疆

4、10月

2

河南

4、10月

2

 

自考備考:新生自考報名如何選擇專業(yè)?

隨著自學考試的快速發(fā)展及社會認可度的提高,自學考試越來越受到在校大學生及在職者的青睞。這樣,廣大的準自考生便會遇到同樣的一個問題,那就是什么樣的專業(yè)才會更加適合自己?在這里,小編查閱很多數(shù)據(jù)、將這些因素總結如下,以便給廣大準自考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。

結合本人的興趣

愛因斯坦說: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所選的專業(yè)適合個人的興趣,學習就不會感到枯燥,不會成為一種負擔,反而會成為一種樂趣。在興趣的驅動下,學習就會有一種持續(xù)的動力,也會比較順利通過各門功課的考試。所以,興趣便成為選擇專業(yè)必不可忽略的一條重要原則。

結合本人實際的知識基礎

自學考試是需要循序漸進的,選擇專業(yè)一定要根據(jù)現(xiàn)有的基礎,不要人云亦云,一味跟風。俗話說:有多大的蛇就打多大的洞。學文科的同學,大多數(shù)學基礎較弱,在報考選專業(yè)時就要盡可能避開需要考試高數(shù)的專業(yè)。另外,本科生選專業(yè)時,喜歡選擇和自己本身專業(yè)相近的專業(yè)。這里,筆者提醒一點,本科生拿到雙學位可以增加畢業(yè)時就業(yè)的籌碼,如果兩個專業(yè)學位相同,那么這點優(yōu)勢便會削弱。故,本科準自考生要盡量避免這一點。

結合時代的發(fā)展

參加自學考試,就是要選擇那些順應時代發(fā)展、貼近時代脈博的專業(yè),學以致用,迎接新世紀的挑戰(zhàn)。有人說英語和電腦是人們進入21世紀的“護照”,所以,近年來選擇英語、計算機專業(yè)的自考生幾乎占報考人數(shù)的一半。同時,目前社會人才稀缺但行業(yè)并未在國內(nèi)迅速發(fā)展的專業(yè),也并不是沒有前途。如物流管理及電子商務。希望準自考生也不要盲目的去追熱,追“流行”。

在職準自考生要結合本職工作

參加自學考試的朋友大多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,自學的目的是為了更新知識,提高素質(zhì),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,立足崗位成才。恩格斯曾說過:需要是最好的學校。因為工作的需要,學了就能用得上,能推動學習,不斷攀上新臺階。故,這一點變成為在職準自考生所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。

以上四點針對不同的準自考生,所占有的比重是不能平均的。我們考慮問題不能孤立起來,一定要善于綜合幾個方面的因素,從而找到一個最為適合自己的結合點,來選擇自己的專業(yè)!

1
意向表
2
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
3
查看評估報告
1、年齡階段

18~23周歲

24~32周歲

33~40周歲

其他

2、當前學歷

高中及以下

中專

大專

其他

3、提升學歷目標

工作就業(yè)

報考公務員

落戶/居住證

其他

4、意向學習方式

自學考試

成人高考

開放大學

報考所在地
*
*
*
已閱讀并同意
《用戶服務協(xié)議》

111
授權院校
×
關閉
編輯推薦

1、凡標注中國教育在線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中國教育在線及本文鏈接。

2、本文鏈接:http://ustayhere.com/ceici/e2-zikao-214176.shtml

3、如果你希望被中國教育在線報道,請發(fā)郵件到jijiao@eol.cn告訴我們。

免責聲明:

1、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站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中國教育在線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2、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
相關資訊

專題指導

`